乡村蝶变①丨顺德这座800年古村,满载岁月芳华!
由顺德区自媒体协会举办的2020年“乡村蝶变”美丽村居行已正式启动,发布君与粉丝们一同走进顺德的村居,体验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、乡村振兴等工作成效。本期活动我们来到大门社区,感受这个有800多年历史的美丽村居的魅力。
大门社区位于大良街道 105 国道南边,南临德胜河畔,北靠 105 国道,是顺德区主要交通枢纽。
开村 800 年,这里孕育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如今,它怀抱着12条自然村,依山傍水,在闹市中仍然保留原始岭南水乡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河网资源。
近年来
大门着力贯彻片区改造与乡村振兴战略
这里已被纳入
“顺德大道黄金走廊”的规划方案中
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个美丽村居的魅力。
要细数大门的历史,北泉李公祠是必去的地方,这里是大门现时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座祠堂,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二年(公元1533年),见证了大门的历代变化。
北泉李公祠
祠历经历百余年的烟雨苍桑、朝迁代变,于2010年拨资重修。重修后,祠堂已成为村里最重要的活动举办场所,其中最有特色的活动是凤城讲古之“大门有段古”,通过讲述这里的水乡故事,一代又一代,传承传统文化。
村史馆门口,挂满了各式牌匾
如今,北泉李公祠已成为大门村史馆,以史地沿革、经济史话、文物建筑、风土民情、历史名人、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展现大门前身今生。
土生土长的大门人坚叔为粉丝们讲解这里的历史故事。
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艳美:大门有着800多年的历史,很多文化风俗和古建筑都得到保留,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要利用好这些传统元素,如古建筑活化、龙舟文化、历史名人事迹等。这些元素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,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大门的历史,点燃他们建设大门的热情,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。
据老党员回忆:在解放后,20世纪60年代仙洞成为大门生产大队办公室,70年代初仙洞门前“大门大队”牌坊建成,约在1977年-1987年间成为大良公社党校,空置一段时间后成为制衣厂,酒厂等工厂。仙洞凝聚了大门乡贤对家多的念想,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要素。
大门党校效果图
大门田心红基石党群服务站
在这里,除了历史,还有人情味。无论是本村人还是新大门人,都能从很多细微之处,感受到浓浓的温情。
各式描绘大门传统习俗的涂鸦墙十分醒目,成为这里最独特的风景线
作为传统的岭南水乡,龙舟文化在大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,从农历四月初八,大门各村内就会有为期一个月的端午活动。
而四月初八又称为转龙头,村民会托着龙头龙尾出庙巡游,再拜神,场面热闹非凡。龙舟文化的传承,成为大门人的团结纽带,2016年,大门龙舟队成立,如今,这支队伍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,取得优异的成绩。
2011年,顺心社工进驻大门社区,开展关爱外来工子女服务、志愿者培训服务、残疾人服务等。2015年起,顺心社工依托众善乐融大门长者服务中心、积福田■梦想农园、大门敬老院驻院等项目,开展大门社区众善乐融社区氛围营造服务。
在大门康复站,挂满了小便签,字里行间洋溢着康复者的感激之情。
这是大门残障人士农疗基地,残障人士在这种植蔬菜,锻炼动手能力。据居委会介绍,蔬菜收成后,会供应给长者饭堂,制作爱心餐。
大门共建有13个灯光篮球场,每条自然村均建有规模不一的街心公园,满足村民健身、散步需求。社区倡导全民健身,连续多年举办大门暑期杯篮球赛、工会职工居民羽毛球交流赛、端午节福利会龙舟竞赛等活动。
大门辖区内有梁球锯职校、凤城中学、大门小学、大门幼儿园等机构,基础教育设施完善。如今,粱球琚职业学校红岗校区、凤城实验学校扩建工程已提上议程,大门李杨月琼幼儿园也将会重建,未来将为大门的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。
项目位于大门社区内,南国西路以东、105国道以南、德胜西路以北、白石路以西,共涉及12个股份小组,目前正计划开展前期服务协议签订及表决工作。通过科学规划、整村改造,融合河岸生态、龙舟游乐、古村文化等本土因子,着力打造具有“大门风味“的乡村生态旅游带。
项目位于大良街道大门社区,涉及大门路和大门东路,道路长约694米,其中主车道15米宽为双向四车道。为此,大门社区居委会计划投入250多万元,对沿线道两侧绿化、沿街建筑及公共开敬空间进行改提升,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,推动社区乡村振兴建设。
大门银涌河整治项目是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一部分,2017年4月30日开始动工,合共19个子项工程,将于6月30日完工并通水运营;共截污10.61公里,清淤5.92万立方米,补水管道2.2公里,一座补水泵站和一座污水提升泵站,总投资约1.1亿元。